工程教育認證“常見問題”

發布者:張程冬發布時間:2024-03-22浏覽次數:297


一、關于培養目标

Q1:如何理解認證标準中培養目标的涵義,如何更好地表述專業的培養目标?

A2015版認證标準中對培養目标和畢業要求的涵義分别做了解釋,說明了培養目标和畢業要求的區别,也對兩者的内涵進行了明确的區分。簡單的說,畢業要求說的是出口要求,指學生在畢業時應該具備的知識、能力、素質;而培養目标是學生經過一段時間工程實踐之後,預期能夠達到的職業和專業成就。畢業要求為培養目标達成提供基礎,與學生畢業後一定時間(5年左右)的工程實踐經驗共同作用,保證培養目标的達成。從人才培養方案設計的角度看,确定培養目标是設計的起點,培養目标決定畢業要求,制定明确的培養目标并清晰表述,對專業的人才培養工作将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按照認證的要求,同時考慮到我國工程教育現狀和專業培養方案的表述習慣,培養目标一般應該包括培養定位和職業能力兩個方面,即在培養目标表述中應該說明畢業生就業的專業領域、職業特征以及應該具備的職業能力。專業領域和職業特征反映專業人才培養定位;職業能力是對從業者工作能力的概括要求,職業能力與專業的畢業要求具有對應關系。培養目标的制定受到内外部需求以及條件(包括社會和學校、用人單位和學生自身等)的影響,表述一般相對宏觀和概括,兼具導向性和标準性,能夠指導專業教學工作,同時可以實現宏觀的衡量和評價。

Q2:如何理解認證标準中對培養目标的合理性評價和達成情況評價?

A:在認證标準培養目标項中,要求定期評價培養目标的合理性并根據評價結果對培養目标進行修訂,在标準持續改進項中,要求建立……社會評價機制,對培養目标是否達成進行定期評價,前者是對培養目标合理性評價的要求,後者是對培養目标達成情況的評價要求。
培養目标合理性評價是修訂和完善培養目标的需要,重點關注培養目标與内外部需求的吻合度,包括全球化和工程技術發展趨勢,國家和地區發展變化,行業和用人單位發展變化,學校定位和專業教育發展變化,學生和家長的期望等,專業可以面向各個相關利益方開展多種形式的調研(問卷、走訪等),并對調研結果進行分析研究,形成評價結果。根據專業的服務面向和畢業生的就業去向,尤其要加強對相關行業企業的調研,重視用人單位的意見。培養目标合理性評價結果是修訂培養目标的主要依據。
培養目标達成情況評價是改進和完善專業人才培養過程的需要,是修訂和完善專業畢業要求的重要依據。培養目标達成情況評價重點關注培養目标的要求與畢業生實際表現是否吻合,即目标的實現情況。培養目标達成情況最常見的評價方式是對用人單位以及相關各方進行調查,跟蹤畢業生的職業發展,了解畢業生就業崗位狀況及其适應崗位的情況,通過用人單位對畢業生以及畢業生對自身的評價,得出評價結果。培養目标達成情況評價的結果應通過持續改進機制,作用于畢業要求的修訂。
在當前情況下,對培養目标合理性評價和達成情況評價的要求,重點關注機制的建立。通過自評,專業應逐步建立起穩定的機制,根據自身特點,明确評價對象、方式、責任主體、流程、周期和評價重點等,不斷提高評價結果的信度和效度。需要說明的是,因為培養目标反映畢業生畢業後5年左右的專業和職業成就的預期,而學生工作後面臨的工作環境千差萬别,不确定因素較多,專業在進行培養目标合理性和達成情況評價時,應重視整體判斷,盡量反映總的發展和變化趨勢,避免不确定因素的幹擾。

二、關于畢業要求

Q3:如何保證專業的畢業要求覆蓋認證标準的12條要求,是否必須和認證标準的12條逐一對應?

A:認證标準畢業要求項是對學生學習産出的一般要求,畢業要求的實質等效是《華盛頓協議》實質等效的核心。我國認證标準的畢業要求是參照《華盛頓協議》相關要求制定的,反映對工程專業畢業生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
專業制定的畢業要求覆蓋認證标準,是指在内容的深度和廣度上不低于認證标準的要求,并不要求專業的畢業要求與認證标準逐條對應,更不要求直接照搬照抄認證标準的内容。隻要能夠實現對标準的覆蓋,專業可以采用與标準相近的表述方式,也可以采用完全不同的表述方式。要保證對認證标準要求的覆蓋,首先應做到對認證标準内容的正确理解。一方面,專業應明确認證标準中技術、非技術能力等要求的内涵,實現寬度上的覆蓋;另一方面,專業應明确,認證标準中12條畢業要求通過适當的表述,尤其是通過對特定動詞的使用,将畢業生應具備的内在知識、能力、素質轉變為可觀測、可衡量、可評價的行為表現,這些外顯的行為表現反映了畢業生具備能力的程度。因此,專業在制定畢業要求時,要注意動詞的使用,以保證對标準深度上的覆蓋。
考慮到現行的認證标準2015年初正式公布,對認證專業來講,标準公布之前的培養方案還在執行過程中,認證過程中,不應要求專業對以前的培養方案進行修改。但對專業來講,應該按照新标準審視原培養方案,分析研究方案中培養目标和畢業要求的文字表述以及課程設置是否符合新标準,可以基于分析進行适當的解釋說明,重點應說明課程設置對标準要求的支撐情況。以上分析和研究的過程是專業持續改進的重要内容,應反映在自評報告中,并為今後的培養方案修訂工作提供借鑒。

Q4:是否必須進行畢業要求指标點分解,分解指标點應把握什麼原則,如何判斷指标點分解的合理性?

A:畢業要求指标點分解的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便于落實到具體的教學環節,二是便于達成評價。圍繞這兩個目的,專業可以根據自身特點,對畢業要求進行适當分解,形成若幹指标點。指标點分解的方式和數量沒有統一要求,一般情況下,針對不同的指标項也不盡相同,但是按照易落實、可評價的原則,一般應滿足以下要求:一是指标點應具有邏輯性,能夠符合學生能力形成的規律,而不是簡單對指标項文字表述的拆分。二是指标點應采用适當的動詞引導,将指标點反映的能力要求轉變為可觀察、可測量的學生行為表現。三是指标點應能反映程度的要求,要符合解決複雜工程問題能力的要求。四是要體現本專業的特點,包括專業領域特征和本專業人才培養的優勢和特色。指标點分解的合理性直接反映專業對畢業要求的理解,檢驗分解合理性最直觀的标準是觀察分解指标點所對應的課程(教學環節)。一般情況下,一個指标點對應的課程過多,或者一門課程支撐的指标點過多都說明分解欠合理。

三、關于課程體系

Q5:專業培養方案中的所有課程是否都應承擔對畢業要求的支撐作用,是否每一門課程都應該進入課程體系與畢業要求的關系矩陣?

A:一般情況下,專業的課程設置應是支撐畢業要求達成的充分必要條件,即課程設置能夠充分支撐畢業要求,同時,每門必修課程都必不可少,都應發揮相應的支撐作用。也就是說,如果課程支撐不充分,将影響畢業要求達成,如果必修課程沒有承擔支撐任務,說明該課程無需設置為必修。因此,在課程體系對畢業要求的支撐矩陣中,各項畢業要求分解指标點能夠有對應的課程支撐,同時,每一門必修課程都應該在矩陣中找到位置。但是,在對畢業要求達成度進行評價時,允許有選擇地對相應指标點起強支撐作用的核心課程進行評價,并不要求對所有的支撐課程進行評價,選擇的原則是,支撐課程能夠說明達成情況。

四、關于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與課程評價

Q6:專業是否必須進行定量化的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

A: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是指專業針對特定畢業要求,基于學生在相關教學環節行為表現的考核結果,綜合評價和判斷全體學生的畢業要求達成情況。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結果是專業持續改進教學工作的重要依據,評價工作本身是專業自評工作的重要内容。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方法多種多樣,基于學生課程考試成績定量化的算分法隻是多種方法中的一種。從2014年下半年以來,參加認證的專業普遍采用算分法進行評價,這對大家短時間内理解開展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的意義,掌握基本的評價方法具有積極意義,但随着評價工作深入開展,專業應對于算分法的利弊有更加深刻的把握,應積極研究,針對自身特點和不同的指标項,采用适應性更強,更加多樣的評價方法。應該明确,課程評價是畢業要求達成評價的基礎,如果課程評價隻依靠學生考試成績,而且不能證明考試成績的合理性,在此基礎上通過算分法進行的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沒有說服力,這種做法不值得鼓勵。

Q7:為什麼說課程評價是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的基礎,課程評價的重點是什麼?

A:畢業要求通過指标點分解落實到課程,當課程設置與畢業要求建立合理的對應關系後,課程目标的達成情況決定了相應畢業要求的達成情況。課程評價就是判斷課程目标的達成情況,為課程改進提供依據,同時為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提供基礎材料。課程評價應包括對課程目标的分析,對課程教學内容、教學方式、考核方式的分析,以及學生課程考試成績與課程目标達成期望值的對比分析等。非常關鍵的是,課程内容能夠支撐相應指标點要求;課程教學方式支持能力培養要求;課程考試深度與廣度與評分标準(特别是及格标準)能夠反映目标要求。所以,僅僅依據學生考試成績進行評價是不充分的,尤其是當考試内容的合理性沒有經過證明的前提下,考試成績無法作為課程目标達成的評價依據。當前,課程評價的關鍵是合理性評價,重點應關注課程考核内容與方法合理性評價。課程考核的合理性主要體現考核方式和内容是否能夠圍繞課程目标,針對課程目标的特點,選擇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同時還應關注評分标準的确立。

Q8: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與課程評價的關系是什麼?

A: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與課程評價的目的、對象、方法均不同,課程評價是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的基礎,兩者的具體關系見下表:

評價名稱

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

課程評價

内涵

跟蹤某屆學生的學習軌迹對畢業要求進行達成度評價,反映學生畢業要求達成的總體情況

從課程的視角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反映課程目标實現情況;為畢業要求達成度評價提供基礎

評價對象

認證期内的某屆獲學士學位畢業生

修讀該課程的全體學生

評價目的

發現學生能力短闆,改進培養方案

發現教學短闆,改進課程教學

評價周期

一般2-4

一般1-2

評價方法

定性與定量相結合

定性與定量相結合


五、其他問題

Q9:當前做好認證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是什麼?

A:當前情況下,要保證認證工作取得實效,專業應重點做好以下兩項工作:
第一,專業應真正推動建立基于學生學習結果的持續改進機制。首先,應建立起評價——反饋——改進的工作閉環,要有穩定的制度保障工作運轉,評價的結果要及時反饋,反饋意見要在工作改進中發揮作用;其次,評價要從評教評學轉變,要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學督導評教制度,不僅關注教師,要明确教師教隻是保證學生學習結果的一個因素,要從保證學生學習結果的角度審視教師的教學工作、教學資源配置和專業為學生提供指導服務情況。
第二,專業要明确對課程的要求,落實任課教師的責任。課程是保證畢業要求達成的最後一公裡,如果一線教師不行動,沒有按照認證的要求改進課程目标、内容、方法和考核,認證工作的目标将無法實現。專業必須采取措施,調動全體教師積極性,明确OBE理念對課程教學的要求,以完善課程大綱為抓手,督促任課教師,圍繞對應的畢業要求指标點,明确課程目标,優化課程内容,改進教學方法,完善考核方式,定期進行課程評價,從根本上保證認證理念的落實。


Baidu
sogou